内疚的孩子

发布时间:2022-08-29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     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,在父母看来或许是理所应当的,但如果父母对孩子太“好”的话,也许容易让孩子在感动之余,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内疚感。

 

有个孩子和父母逛商场的时候,看到有钢琴表演,就觉得挺好玩的。父母看孩子好像对钢琴有点兴趣,就给孩子买了一架钢琴,还给孩子报了培训班。

练钢琴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有些枯燥,孩子天性都有爱玩的地方,孩子就不太愿意用玩的时间来练钢琴。

但是他的父母就流泪控诉说:你看家里省吃俭用,辛辛苦苦供你读书学习,我们赚钱也不容易,钢琴这么贵买回来,你说不练就不练了,我们那么辛苦培养你,我们容易吗?

想象一下,如果这个孩子是个比较乖巧懂事的小孩,他很有可能就会觉得父母很不容易了,自己太自私了,又让父母伤心难过了。于是,他可能就会内疚自责。

很多的父母,往往会用这种方式催化孩子的内疚感,用内疚感去控制这个孩子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他会内化这个部分,在他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,也容易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。认为都是自己不好而造成的,他就会常常感到内疚。

这种过度的内疚,会让人觉得很痛苦难受,而且这部分难受的情绪还无法释放,最后会转化成很深的愤怒。

心理学家霍金斯在关于各类情感能量等级的分析中,把羞愧排在最低位,其次是内疚,认为羞愧和内疚是人对自己伤害最大的不良情绪。

1

 

 

有时候,我们还会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内疚感,让他变成一个孝顺听话的孩子。  

我们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:孩子在做功课,妈妈在旁边做家务,并不时停下来敲敲自己的背,神情有些痛苦。孩子站起来说,妈妈我来吧。这时妈妈就会说,不用,只要你听话,妈妈累点没关系,因为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。  

孩子这时候就只好埋头努力做功课,因为他的心里有了内疚感。为了逃避这种让人不舒服的内疚感,他就必须去报答那个使他内疚的人。但是,他想帮妈妈干活的念头已经被剥夺了,于是他只能想,我要为妈妈努力学习。  

孩子为了回避内疚感做出了努力学习的行为,而父母就这样控制了孩子的行为。  

用内疚感去控制孩子的结果往往是,孩子经常性地去做取悦或者报答你的事情,而不是原本他想去做的事情。这个因为内疚而去做功课的孩子,他似乎显得很乖很听话。

你或许因为孩子听话而心里舒服了,但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自己,因为他已经没有空间去做自己了。

有些父母牺牲和放弃了自己的时间、生活,一味地为了孩子付出。而这些,都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存在感,都是希望在别人的身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感。

 

 

只有父母拥有自我,孩子才能拥有自我,只有父母拥有自己的生活,孩子才有拥有自己的生活。

当然,这并不是说,为了不压抑孩子的“自我”,孩子就可以完全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不用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。

譬如他欺负了邻居家的小妹妹,或者他把教室的地板给弄脏了,我们还是希望他在接受批评之后,可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能够因为心里的内疚感而做出弥补的行为。因为这才说明孩子在这次犯错时,获得了初步的道德评判能力。

合理的内疚是一个人的良知,我们需要通过内疚来测量自己和他人的边界。因为这些内疚感,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对亲近的人造成伤害。

适当的内疚感所促使的行为或许可以使你的过失有所补偿,但持续的内疚感并不能给人际关系带来实质的好处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包括亲子之间,没有谁亏欠谁,平等相处才是健康的。  

如果说合理的内疚,具有整合爱和恨的功能的话。那过度的内疚,就会让我们不断的进行自我攻击,最后关系的痛苦和疏离。

当我们发现我们对自己所爱的人,有强烈的恨意或攻击性的冲动的时候,可能会感到担忧和内疚。

当你发现自己经常容易陷入内疚之中的话,需要觉察自己,是不是过于的和对方融合,即使有些事情根本不是你的错。

其次,如果是自己有错误的话,承认和接受错误的发生。自责和内疚可能会缓解你内心的焦虑,但是对于事实的改善却于事无补。停下自我攻击,才能面对和解决事情,并从过度内疚模式中走出来。

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内疚感,尤其是本不属于他的内疚感。即使他有了过失,也请允许他在做出弥补的行为之后,让内疚感从此结清账目。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他自己,也才能重新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。


-END-

 

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

 

伴你快乐成长!!!

 

联系方式:*********** 0753-5538339

 

地址: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

成长,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。

图文来源于心灵成长家园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文字/图片来自互联网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。支持原创!

 

 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启明辰星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