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机干预

发布时间:2020-12-02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—— 什么是危机? ——

生活的常态是风平浪静的,危机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。但是危机事件一旦发生,个体感到难以解决、难以把握时,平衡就会被打破,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,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,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,处于一种失衡状态,这就是危机状态。

 

危机干预就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、及时的心理干预。它能帮助个体化解危机,告知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,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,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,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。

 

危机干预是短时、急性的心理处理,因此要及时、简短,它更多的是一种“心理急救”。学生在校内外因为意外事件而突遭不测后,学校需要进行积极、有效的干预,尽量将危机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减到最小。同时,不仅要处理好眼前所面临的危机,进行应急性援助,还需要考虑未来如何增强师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。

 

而发生在校园当中的危机,通常是呈现出多米诺骨牌式的。因为当危机发生时,被波及的还有周遭的学生群体,甚至即使已经是成年人的教职员工自身,也难免会有受到冲击。

 

—— 危机干预该如何实施? ——

就以我曾参与过的一次校园危机干预为模板,从某事某地的极端事件为例子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,基于保密原则,除了核心诉求和要素以外的一切信息,都已经被我做了处理。

 

请勿对号入座。

 

2016年某月某日,某市某中学高一某班的女生小X在上学途中,被同年级不同班的男生小Y,以极端的方式伤害,最终伤重不治。与X同班的同学小A目睹了整个过程,却因为害怕而没有上前帮忙,深深的陷入到自责当中。

 

当事件被当地警方正式公布之后,学校随即以全校会议的形式公布了事件,并且要求各班主任要做好主题班会应对此事。

 

X生前是所在班级的班长,平时认真负责,与同学关系融洽,事情发生十分突然,当事老师和学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,师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:震惊,恐惧,内疚,愤怒,不公平感,否认事实,哀伤,无法控制性地回想,一般性焦虑。

 

尤其是小A,一直在责备自己,并且质问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出手相救,为什么会被吓到,只能呆呆的站在原地。

 

班主任许老师鉴于这一情况,强烈建议学校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机制,并因此找到了我和我的咨询师伙伴。

在案例分析会时,我提出了这样观点:

 

危机干预,其根本在于,快。

 

如果我们任由这样的情绪发酵和蔓延,那么结果一定会往我们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,因为恐惧的情绪一如瘟疫,它来源于未知,并且因为未知,即使再坚强的人也会随着时间被慢慢感染。

 

而我们,从事心理工作的人,

 

应该马上出现在任何需要我们出现的地方。

 

—— 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实施 ——

首先,是针对群体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团辅阶段。有针对性的选择班级当中首此事影响最大的同学以及教职员工,分别形成一个初步的心理互助小团体,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澄清事实。

 

我们每个人对于极端事件,都有着自己的理解,特别是在事情尚未有真相之时,我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自己想要的结果去进行杜撰。谣言,正是由此而来,还记得吗,就在不久之前被千夫所指的在重庆公交案中的女司机。

 

澄清事实,认真且郑重,除了表达的是对逝者的尊重,对于生者的情绪也能起到很好的疏导作用,因为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。

 

其次,在回忆和描述中,逐渐释放小组当中所积压的负面情绪,同时强调正面情绪。

 

对于已经离去的小X,同学们可以自由的描述从自己的角度所看到的小X,好的不好的,喜欢不喜欢的,都可以。这个过程中逐渐把情绪当中的模糊部分给予具象化处理,使得我们的情绪可以准确的落在某一个点上,将感动归于感动,将不舍归于不舍,而不再任由自己被单纯的恐惧和悔恨所裹挟。

 

最后,在一定的次数之后,明确了自身的情绪之后,进行告别仪式。这里的告别仪式,不仅仅是对小X的告别,也是对自身情绪的告别。

 

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认识到危机发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,危机当中的人们更需要相互理解、支持,共同度过危机事件。同时,明确我们的活动是为彼此之间提供支持,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对小X的怀念,一起为我们的情感找一个适宜的安放之处。

 

在团辅进行的同时,对于个体的辅导也不能落下。

 

比如,小A。

 

目睹整个事件过程的小A,其需要面对的压力要远大于只是听说这件事情的其他人,这个过程中,旁人尤其是家人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。因此,个体辅导的目标看似是针对小A一个人的,实际上是对小A所处的整个家庭的。

 

—— 一些遗憾 ——

如果整个危机干预的效果需要有个评价,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不错的:经过为期三个月,加上暑假两个月合计近半年的干预和后续跟进,通过访谈和匿名的问卷调查,整个学校和危机发生的班级,心理压力水平已经回到了正常水平。而小A在暑假后,也结束了暂时的休学状态,回到了学校。

 

但我个人觉得,

 

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。

 

首先,温度。

 

相比起其他试图完全掩盖事件的学校而言,这所学校算是顶着很大的压力以开诚布公的方式,告诉了所有人他们知道的一切。然而形式过于冰冷,以至于我坐在会场中都会觉得不寒而栗。

 

宣布事件调查结果,

 

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,

 

要求班主任做好工作,

 

结束。

 

我不曾参与过学校的管理层工作,我也能够想象到作为学校需要顶住什么样的压力,然而,真的,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,突然凋谢的花朵,我们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好。

 

比如我们所做的团辅,我们所做的告别仪式,是否也可以作为一种考虑的方向呢?哪怕只是简单的几块留言板,或者一个小小的信箱,给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看法的同时,其实也把内心当中的情绪疏导出了一部分,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哀思也好,对于意外的叹息和害怕,甚至对于罪恶的谴责和愤慨也好,我个人觉得这才是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生命教育。国内外其实有很多高校的做法其实非常值得借鉴,只要我们愿意的话。

 

其次,态度。

 

“安心读书就好啦!别人的事关你什么事!”

 

“你看你看,我早就说了,你要不听话就和他一样!”

 

“太晦气了,我想我还是赶紧转学吧!”

 

这些话语,来自学生,来自家长,也来自教职员工。

 

我作为心理咨询师,我不予置评也没有资格置评。每个人都有表达自身情绪的权利,无论是好是坏。如果真的要怪的话,我会怪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努力,普及的工作还不够到位,渠道太窄方法太少,不能让他们知道:

 

危机对于置身事外的人而言,仅仅只是概率问题,可能有,也可能没有。但是危机对于身处事中的人而言,那种伤害,是百分百的,甚至两百。

 

危机干预,不是一味的告诉你生命多美好,你要快点好起来。不是只在强调事件有多可怕,你要多小心谨慎,而是希望通过我的共情和陪伴,让你知道,你真的可以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,可以是恐惧,可以是悲伤,甚至是厌恶和逃避,可以是任何来自于你的最真实的情感。

 

然后我们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,去面对既定的现实,一点点的去适应,一点点的去改变,一点点的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,允许自己既可以坚强也可以脆弱。

 

因为,

 

这就是人生的常态。

 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启明辰星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