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蹭?孩子不是故意的,而是我们太心急

发布时间:2022-08-08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“孩子磨蹭,大人催促”的场景,在很多家庭中曾经无数次上演。

 

家长常常因为孩子的漫不经心而大发脾气,之后却又非常后悔。

 

有人说,在教育孩子这条道路上,父母的心在哪里,花就在哪里绽放。

 

 

深以为然,孩子做事拖拉、磨蹭,脾气大、喜欢回怼家长,你催他、吼他、甚至想踢他……

 

却不知,孩子已经流着汗、受了伤,面对孩子的种种磨蹭,我们不能乱了方寸,更要冷静下来,稳住自己。

 

能够稳住自己的父母,身上自带光芒,照亮着孩子,也照亮着自己。

 

如此,才是真正悟透教育的本质。

 

这个本质就是“三分教,七分等”。

 

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: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,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,其实是固定的;你没有办法强求,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。

 

磨蹭?孩子不是故意的,而是我们太心急。

 

育儿路上,你越是从容,孩子越是灵秀。

 

然而,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磨蹭,什么事情都要催促一下。

 

只要觉得孩子做事情跟不上自己要求的节奏,就给孩子贴上“磨蹭”的标签。

 

却很少有家长弄清楚:到底是孩子磨蹭,还是你觉得他比较慢?

 

孩子的生活节奏、生理节奏本来就跟大人不一样,他们吃饭比成人慢、洗漱比我们慢...

 

这真的不是孩子在故意磨蹭,而是他们的能力就仅此而已。

 

“慢”的世界里,隐藏着孩子的成长智慧,和成年人不一样,所有5岁前的孩子,都沉浸于“活在当下”。

 

他们慢悠悠地体验,慢悠悠地重复,慢悠悠地探索,就这样孩子的各种能力在慢悠悠中得到发展。

 

因此,判定孩子是否磨蹭,不应该以家长的节奏为标准,真正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同龄孩子的速度。

 

 

法国思想家卢梭在《爱弥儿》中写道:“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一个儿童的样子。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,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,他们长得既不丰满,也不甜美。”

 

所以,不要再催促孩子了,只要他的表现是大多数同龄人的模样,足矣。

 

但如果孩子明显低于同龄人的表现,就是做事磨蹭拖拉,该怎么办呢?

 

这里有几个小妙招,家长可以借鉴一下:

 

一分钟专项训练;

停止催促,坚持表扬;

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;

从生活习惯训练;

规定时间没有完成,立即停止。

 

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想要孩子戒掉磨蹭,父母就要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,彼此相互接纳。

 

因为,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水桶填满,而是点燃火种,跟着孩子成长的自然节奏,与他们共同成长。

 

01

不管多大年纪的孩子都会磨蹭,

这是人的天性

 

我对妈妈们的烦恼深有感触。

 

孩子小的时候,每次我陪他吃饭都是一场“硬仗”:含着饭在嘴里用舌头磨来磨去,硬是不吞进去,还做鬼脸;有时候还要跑,逼着我追着去喂,完全把吃饭当作另外一种游戏。

 

一小碗饭,他能吃上一个钟头。我这么好脾气的人,都被他气得想揍人。

 

心理咨询师们做过一个调查:“你最不满意自己孩子的是什么?”

 

结果,很多家长的第一个答案就是:磨蹭。

 

如果你为人父母,你家里一定经常发生这样的场景:

 

起床问题

 

就像我在地铁上碰到的妈妈:7点叫醒他,结果这孩子8点才起床。气得你想在他睡懒觉的时候当头一盆冷水泼下去。

 

吃饭问题

 

看过一位32岁母亲的抱怨:“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、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,我就在一边按捺不住。尽管女儿也能慢慢地把饭吃完,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节奏,于是干脆拿勺舀饭往女儿嘴里塞,而且成了常态。虽然我也知道这不对,但只有看到饭菜被女儿吃进肚子里,我才能安心。”

 

做作业问题

 

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火,专门讨论父母陪孩子做作业的各种心酸:

 

有家长吐槽自己孩子一晚上只做5道选择题,马上得到一大波回复:

 

“淡定,你没碰到两小时一题没做的!”

 

“哎,三个小时,写作文,20个字。真的很想砍人。”

 

“一写作业尿尿、拉屎、喝水,肚子不舒服、腿让蚊子咬了,各种事情分分钟想揍他。”

 

“老师让十分钟做完五十道十以内的加减法,包括写名字。三分钟过去了,这货还在把名字写了擦,擦了写,想吼硬是憋住,快内伤了。”

 

类似问题,层出不穷。

 

什么时候能够不磨蹭?

 

很抱歉,不存在这样的时候。因为不管多大年纪的孩子都会磨蹭,这是人的天性。

 

 

02

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

 

每个人都有过小时候。想想自己小时候,你肯定也会因为磨蹭,受过父母的催促甚至谩骂。

 

你改了没有?

 

相信你也改不了。

 

我后来仔细思考了一下,其实父母催促孩子,实际上是要求孩子与自己在同一时区同一节律:

 

你催促孩子快点起床,是因为你也赶着要上班;

 

你催促孩子赶快吃饭,是因为你要收拾碗筷;

 

你催促孩子做作业要迅速,是因为你自己的工作都还没完成。

 

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:当我们不断提醒孩子要“快快快”的时候,你是以成年人的节奏带了他的节奏。

 

儿科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发现,孩子是有自己的生理节律的,具体如下:

 

2岁半以前的孩子,完全没有“时间”这个概念。他们完全活在当下,没有过去的回忆,也没有未来的焦虑;

 

到了2岁半,孩子对“时间”“先后”这些词才有了初步认识;

 

2岁半到3岁,孩子的时间观念飞速发展,“过去”“现在”和“未来”能分得清了;

 

4岁的孩子,能够描述出在幼儿园里干了些什么,但还不能具体说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,这一点孩子要到5岁才能做到;

 

6岁的孩子更进一步,开始喜欢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。但对于类似于半小时、20分钟之内的时间到底有多长,他们没什么感觉;

 

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得清时间了,却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: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,其实还没有接受在特定时间做特定事情的节奏。

 

所以,磨蹭其实是孩子的必经阶段。

 

只有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,一步一步感受“时间”、感受按时做事情的规律,才能真正成长起来。

 

但如果你越俎代庖,强行阻断他自己对“时间”的感受,后果不堪设想。

 

 

03

经常被人催促,后果很严重

 

知道了孩子的生长节律以后,我再也不敢催我家小朋友了。因为经常被人催促的孩子,有可能长成两种极端性人格:

 

第一,过分依赖型

 

比如催做作业这件事。如果孩子在一边做,家长在一边指手画脚,其实孩子会非常紧张,作业越做越慢。

 

最终你不得不亲自上阵,直接帮他做,或者手把手教他怎么做出来。

 

结果是什么?

 

孩子该不会的还是不会,而且还会变成非常依赖你。

 

就像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所说:“你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怎么为自己负责,也没有机会练习一些诸如时间管理、自我约束这样的重要生活技能。”

 

你想让他赶快学会你会的东西,结果最后他连你的水平都超不过。

 

第二,极度反叛型

 

想想如果你每天耳边听到的都是这样的“咒语”:

 

“起床,快起床!去洗脸,去刷牙,记得梳头!这是鞋子、这是衣服,你有没有在听!你就穿成这样出门吗?……”

 

每天都是唐僧念经一样在你耳边叨叨,天生反骨的人会极度反感。

 

已经有研究证明,如果你的孩子本来性格就强,容易在催促中变得易怒易烦躁、耐性差,根本听不进别人劝。

 

法国儿童精神专家克里斯汀·弗拉薇尼说:

 

依赖性人格的孩子,因为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,而感觉自己是‘坏孩子’,失去自信;

 

而反叛性人格的孩子,却只会越来越无视父母,变得自私冷漠。这两种孩子,都毫无例外地丧失了自我。

 

不管是哪一种类型,我都不想我家的小孩子变成那样。

 

04

磨蹭,其实能够很有效率

 

其实我读高中的时候,就认识几个公认很磨蹭的同学。

 

其中一个男孩子,每次交作文都要被老师吐槽:“××,你能不能写快一点?每一次都是蹭到第二节课上课铃响才交作文。”

 

他不仅平时写作文慢,考试的时候也慢。

 

不管考什么,他总要等到老师过来收卷了才肯交。好几次监考老师都威胁他:“再不交就取消成绩了!”

 

但是每次考试,他都在全班前三之列。高考的时候他没磨蹭,准时交卷,最后去了复旦大学。

 

我这位同学从小做事就很磨蹭:吃饭也慢,起床也慢,做作业也慢。跟现在的孩子没什么区别。

 

每次问他考试的秘诀,他都是这么说的:“慢慢想嘛,急着做题没用的。想想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,再做同样的题不就快了嘛。”

 

很多家长都会催促孩子做事,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:孩子拖拖拉拉,总是赶不上别人脚步,孩子学东西慢,还怎么跟人家竞争?

 

其实我们真错了。

 

比如做题目,有时候也许孩子真的做得很慢。但正因为慢慢思考,才能让他对题目了解得更加深一点。

 

孩子磨不磨蹭,跟他是否聪明、是否学习好没有必然联系。

 

慢,其实才是最快的方法。磨蹭,其实能够很有效率。

 

05

磨蹭的孩子不是病

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

 

像我的同学一样,那些会思考的孩子,真的挺磨蹭的。

 

有位爸爸去接儿子放学,在学校门口等了半个小时还没见人。心里已经火冒三丈了:“这孩子,怎么连放个学都这么磨叽!”

 

他围着校园兜了一圈,终于在学校一个小工地上发现了儿子:

 

他正在全神贯注观察工人打桩。

 

见到爸爸来了,这孩子兴奋地说:“爸,我发现了打桩机工作的原理!”

 

结果他爸爸哑口无言:哦,这孩子磨蹭原来也是有原因的。

 

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经常会收到很多父母投诉:自己的孩子好像根本没有时间观念,经常丢三落四,不能按时完成任务。

 

但是当他单独问了孩子以后,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安排其实是非常合理、有序的,而且还会养成习惯。

 

家长知道了这一点以后非常惊讶:“为什么他从来不跟我说?”

 

Erica Reischer会跟他们说:“因为在催促和抱怨的氛围之下,孩子根本就不想说。”

 

孩子和家长,看似并肩同行,但其实是在不同的轨道运行,各有各的去路。家长出面干涉,其实会跟孩子“撞车”,这就容易出事。

 

磨蹭的孩子不是病,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。


-END-

 

大埔县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

 

伴你快乐成长!!!

 

联系方式:*********** 0753-5538339

 

地址:大埔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楼

成长,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。

图文来源于心灵成长家园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文字/图片来自互联网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。支持原创!

 

 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启明辰星

友情链接